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33篇 |
免费 | 3436篇 |
国内免费 | 33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553篇 |
废物处理 | 321篇 |
环保管理 | 5522篇 |
综合类 | 11270篇 |
基础理论 | 2351篇 |
环境理论 | 47篇 |
污染及防治 | 1223篇 |
评价与监测 | 2119篇 |
社会与环境 | 1136篇 |
灾害及防治 | 35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8篇 |
2024年 | 543篇 |
2023年 | 662篇 |
2022年 | 635篇 |
2021年 | 785篇 |
2020年 | 810篇 |
2019年 | 697篇 |
2018年 | 565篇 |
2017年 | 1006篇 |
2016年 | 995篇 |
2015年 | 1057篇 |
2014年 | 999篇 |
2013年 | 1345篇 |
2012年 | 1507篇 |
2011年 | 1459篇 |
2010年 | 1128篇 |
2009年 | 1107篇 |
2008年 | 844篇 |
2007年 | 1297篇 |
2006年 | 1294篇 |
2005年 | 1058篇 |
2004年 | 952篇 |
2003年 | 916篇 |
2002年 | 767篇 |
2001年 | 676篇 |
2000年 | 644篇 |
1999年 | 499篇 |
1998年 | 389篇 |
1997年 | 324篇 |
1996年 | 289篇 |
1995年 | 274篇 |
1994年 | 192篇 |
1993年 | 170篇 |
1992年 | 124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40篇 |
1981年 | 33篇 |
1980年 | 45篇 |
1979年 | 42篇 |
1978年 | 29篇 |
1977年 | 25篇 |
1973年 | 2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围网养殖对洪湖水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围网养殖对洪湖水质影响的角度出发,依据1990~2006年在洪湖实测的水质数据分析了洪湖水质的时空变化过程及趋势,并发现水质指标中总氮的超标量变化明显。利用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法,通过围网内和围网外以及围网前和围网后不同水文期的水质情况对比,对洪湖水质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围网内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在枯水期要远大于围网外的,围网养殖对湖泊的局部污染严重;围网前水质基本可以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开始围网后洪湖水质逐步恶化,且围网养殖面积与水质恶化的程度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总氮的含量变化尤为明显,随着围网养殖规模面积的扩大急速增加。 相似文献
62.
蒋翠珍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0,23(4):50-54
对燕化公司开展环保全面达标工作做了综述和总结,几年的综合污染防治工作证明,加强环保管理、持续推行清洁生产和较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促进了燕化公司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同时降低了废物排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
64.
65.
通过黑龙滩水库中7个采样点,17个月21个指标的连续采样分析,数据显示出水库中水质理化指标,在水平分布上无大的差异。垂直分布上DO和CODMn变化较大,其浓度是随浓度而降低。其余指标在一年的周期内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除T-P外,水库中其余指标物在Ⅱ级标准内。T-P超标有富营养化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66.
煤炭资源型城市环境效率及其环境生产率变动分析──基于山西省1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绿色环境效率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合理评价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效率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异质性环境污染排放角度出发,选取了四种环境压力指标,采用非径向的Slacks Based Model(SBM)模型和Sequential 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山西省2003—2016年11个地级市的环境效率和环境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差分广义矩估计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山西环境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维持现有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山西省整体的环境效率仍有25.31%的改进潜力;中部地区的环境效率值高于北部与南部地区,但是三大区域的环境效率值都呈下降趋势。(2)山西省环境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14.63%,其中技术效率对环境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负效应,而技术进步是环境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来源。(3)环境规制与环境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正向或者负向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不同分位点上环境规制对环境生产率变动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67.
Effectiv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grams have always incorporated detailed analyses of hydrological and water quality
processes in the upland watershed and downstream waterbody. We have integrated two powerful hydrological and water quality
models (SWAT and CE-QUAL-W2) to simulate the combined processes of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both in the upland watershed
and downstream waterbody. Whereas the SWAT model outputs water quality variables in its entirety, the CE-QUAL-W2 model requires
inputs in various pools of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An intermediate program was developed to extract outputs from SWAT at
required subbasin and reach outlets and converts them into acceptable CE-QUAL-W2 inputs. The CE-QUAL-W2 model was later calibrated
for various hydrodynamic and water quality simulations in the Cedar Creek Reservoir, TX, US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wo models are compatible and can be used to assess and manage water resources in complex watersheds comprised of upland watershed
and downstream waterbodies. 相似文献
68.
69.
库里泡是黑龙江省大庆市重要的排污、泄洪湖库之一。近年来,由于大庆市生活及工业污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库里泡水体质量有所下降。为掌握库里泡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环境状况,于2019年春、夏、秋3季在库里泡共设置了13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水环境变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群落相似性分析(ANOSIM)检验浮游植物群落的组间及组内差异;采用相似性百分比(SIMPER)分析辨别对群落时空格局有显著影响的物种;通过冗余分析(RDA)确认环境变量及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分布特征,并对主要影响因子进行辨别。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6种,隶属于6门8纲13目23科49属。库里泡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为绿藻-硅藻型,而蓝藻、隐藻、甲藻、裸藻种类相对较少,占比仅为25%。其中,优势种有15种,主要为狭形纤维藻(Ankistrodesmus angustus)、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等。ANOSIM和SIMPER分析结果表明,季节差异和生境差异对库里泡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构建具有一定的驱动作用。RDA结果表明,影响库里泡浮游植物群落时空格局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水温、总磷和总氮。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库里泡水质为中度富营养。经与近10年间的库里泡相关研究对比发现,库里泡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浮游植物优势类群略有改变。 相似文献
70.
John R. Thene Heinz G. Stefan Ekaterini I. Danii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1989,25(6):1189-1198
ABSTRACT: A metho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ydropower development on downstream dissolved oxygen (DO) is presented for a low head dam. Water, previously aerated during release over spillways and under gates, is diverted through the hydropower facility without further aeration. The oxygen transfer that occurs as a result of air entrainment at the various release points of a dam is measured. Oxygen transfer efficiencies are calculated and incorporated into an oxygen transfer model to predict average release DO concentrations. This model is used to systematically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hydropower operation on downstream DO. Operational alternatives are investigated and a simple operational guide is developed to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hydropower operation. Combinations of reduced generation and optimal releases from the dam allow the hydropower facility to operate within DO standards. 相似文献